close

甘地,1931年摄于伦敦 
愛因斯坦曾這樣評論甘地:「後世的子孫也許很難相信,歷史上竟走過這樣一副血肉之軀。」(Generations to come will scarcely believe that such a one as this walked the earth in flesh and blood.)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मोहनदास करमचंद गाँधी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 也稱作「聖雄甘地」,是印度民族主義運動和國大黨領袖。他既是印度的國父,也是印度最偉大的政治領袖。他帶領國家邁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學思想,也就是他說的「satyagraha」,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那些爭取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

通過「非暴力」的公民不合作,甘地使印度擺脫了英國的統治。這也激發了其他殖民地的人們起來為他們的獨立而奮鬥。最終大英帝國分崩離析了,取而代之的是英聯邦,或者更準確一點是聯邦(因為「英」這個首碼於1946年沒有了,變成了Commonwealth of Nations)。 甘地的主要信念是「satyagraha」,英語譯成soul force,意為「精神的力量」、「真理之路」、「追求真理」等。 這鼓舞了其他的民主運動人士,如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人。他經常說他的價值觀很簡單,那就是(是從傳統的印度教信仰演化來的): 真理(satya),非暴力(ahimsa)。

維基百科 

度國父全名穆漢達甘地,穆漢達(Mohandas)的原意即為偉大的靈魂,甘地國父當之無愧,也是一生的寫照。

甘地領導國大黨對抗英國統冶,堅信以非暴力(Satyagraha / Non-Protest)的對抗英國,不但贏得世人的尊敬,如願迫使英國讓步,印度終於在1947年8月15曰獨立,印度人尊甘地為國父。 

甘地1869年10月2日出生在古加拉邦的帕班達(Porbander)地方。甘地在附近拉甲可(Rajkot)自治區受完高中,他的父親在這自冶區政府任要職。甘地13歲娶10歲的卡司杜巴(Kasturba)為妻,甘地尚未畢業父親不幸去逝。

18歲甘地畢業於阿汗達巴(Ahmedabad)大學,1888年甘地終於說服叔叔和保守謙誠的母親,留下他的幼子哈力賴(Harilal)搭船趕往英國念未完成的法律學位,行前再三保證不吃肉、不喝酒、不近女色。甘地到了英國格守母親的諾言,日日茹素,滴酒不沾。

甘地就學期間,他不僅對英國工業有興趣,甘地也不忘向英國人介紹印度的文明,宗教人生觀。在課堂上他一心一意的努力研讀,甘地順利的拿到學位,並考上高院的律師持業證照。甘地在倫敦認識社會主義費邊社(Fabians)的要角喬治蕭(George B Shaw),顯然蕭的理念對甘地有很大的影響。1891年甘地回印度,受聘某律師事務所表現平平。1893年甘地改往南非發展,前後住了19年。

南非期間甘地從頭等艙中被趕下火車,在白人旅館中被揍,親眼目睹印度裔的工人及當地黑人被歧視,甘地終於領悟,印度的人權在那裏?

於是甘地,脫下了西裝換穿印度苦行僧服,帶領印度裔工人向南非政府,南非資本家抗爭,坐牢,最後終於被南非驅逐出境,1914年遣返印度,甘地南非的故事已傳遍印度、英國、全世界。

印度本土的抗爭頭頭及尋常百姓,紛至沓來前往碼頭,目睹這海外的英雄甘地,全世界媒體爭相報導,甘地此刻已走向改變印度、改變英國、改變歷史的不歸路。

返回印度後甘地除了和印度印度教、伊斯蘭教及其他各派的抗爭、改革領導人串連,也在全印度各地旅行,這是史稱的甘地印度見學之旅,甘地從泥土中從新體驗祖國的風土人情,從悲情、悲慘、宿命中甘地看見自已的責任和希望,更堅定自已的信念和信心!甘地更堅信,印度教不殺身的教義中,以非暴力的抗爭,才是印度戰勝英國的不二真理。

甘地像傳教士般,到處宣揚非暴力的抗英理念,印度人在半信半疑中追隨甘地,成千上萬人被關,百姓越挫越勇,英方眼見大勢不妙,擒賊擒王,1914年,將甘地送進大牢,甘地甘之如怡,透過英國媒體的訪談,更憾動世人對英國的不恥,英國老羞成怒,發生了安米里沙(Amritsar)的大屠殺,死傷1500名,老幼婦孺,平民百姓被殺,舉世嘩然,轉而同情印度,甘地成了印度的良心。

1920年甘地將抗爭的活動,由國大黨主導,推出不合作主義;拒買英貨、不守英制度,不做英國官、不念英制公校、用土法織布、號召佰萬人,走到海邊造鹽,存錢土銀、不納英稅,蔑視、凸顯英國的不公不義;英國逮捕數萬人入獄,諷刺的是,更多人聞風要入獄,興高彩烈走入牢房。1922年甘地被判6年刑期,2年後又被釋放,英國在壓力下再度演出捉放曹。

甘地坐牢期間,政冶生態又起了變化,國大黨因宗教分成印度教、伊斯蘭教兩派,水火不容。甘地費了九牛一虎的去說服、感化,終於在1928年11月會議取得共識,共同獨立建國。1931甘地單獨代表國大黨,前往英國參加有關印度未來的圓桌會議。會議期間,甘地仍帶紡車隨時紡印度土布,開會話不多,堅持英國無條件走人,席地而坐,時而禱告,終就無解而終。回國後甘地辭去國大黨的頭銜,為了非暴力的行動能持繼進行。1931年甘地由英國的上賓,1932年再度又成階下囚了。

1945年新上台的英國工黨,飽受各方的壓力,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逐漸的逼近印度。基於戰局、世局的評估,英國終於同意印度獨立,但由於印度教、伊斯蘭教確無法達成共組一國,經過漫長的討論、爭辯無解;英國裁示一邊一國,1947年8月15曰獨立,二天後巴基斯坦也宣佈獨立。在印度左邊是西巴,右邊東巴,國分二邊,不久東巴又成立孟加拉共和國。

獨立甘地未擔任任何公職,印度百廢俱興,宗教紛爭並未因分治而平息,國內仍動盪不安,次年甘地參加一項公眾活動在眾目睽睽下,被印度殺教徒槍殺身亡,舉世震驚,印度舉國哀痛,痛失印度千年來僅見的聖雄。

甘地粗食布衣,手持竹竿,以非暴力,誠實當武器,領導印度人和大英帝國對抗。成功的讓英國結束幾佰年的統治,印度終於獲取獨立。

甘地不僅是印度人的靈魂,也是人類的良知。


甘地語錄

  • 以眼還眼,世界只會更盲目。原文:An eye for an eye makes the whole world blind.
  • 要活就要像明天你就會死去一般活著。要學習就要好像你會永遠活著一般學習。原文:Live as if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Learn as if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 生由死而來。麥子為了萌芽,它的種子必須要死了才行。
  • 國家都是由苦難中產生的。
  • 不使用暴力是謙遜的極限。
  • 如果我們能發展意志力,我們就會發現我們不再需要武裝力量了。
  • 無數的例子讓我深信上帝終將拯救那些動機純正的人。
  • 祈禱不是要求,而是靈魂上的渴望。
  • 懦夫是不會有愛的,愛是勇者的特性。
  • 就是因為自己非常怕死,所以才會對別人的死亡流下眼淚。
  • 有信心即不知道有失望。
  • 當我絕望時,我會想起,在歷史上,祇有真理和愛能得勝,歷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內或許是所向無敵的,但是終究總是會失敗,好好想一想,永遠都是這樣。
  • 對我而言,羔羊的生命和人類的生命一樣地珍貴。我可不願意為了人類的身體而取走羔羊的性命。我認為,越是無助的動物,人類越應該保護牠,使牠不受人類的殘暴侵害
  • 無論是任何時期、任何地方,我都不認為肉食對我們來說是有必要的
  • 我覺得,當心靈發展到了某個階段的時候,我們將不再為了滿足食慾而殘殺動物
  • 一個國家偉不偉大、道德水準高不高可以從它對待動物的方式評斷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abitk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