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的股價又漲了,這一次,一舉突破了400美元大關。而它的Base服務,也悄然登場。
雅虎中國首頁也改版了,由原來門戶型改成了搜索引擎型。當家的馬雲說,“從今天起,在中國,雅虎就是搜索,搜索就是雅虎。”
微軟推出了商業版的桌面搜索工具。
百度的李彥宏也成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的候選人。
搜索引擎這塊市場,看上去依然一片欣欣向榮之態,絲毫沒有露出疲憊之相。
Moore say: 科技不能解決人性的問題,要讓這個世界更好不是科技,
而是人性的修煉及對人的善解與體諒。節錄自《搜索引擎的兩難選擇》
耶蘭特╱北京特稿
GOOGLE的股價又漲了,這一次,一舉突破了400美元大關。而它的Base服務,也悄然登場。
雅虎中國首頁也改版了,由原來門戶型改成了搜索引擎型。當家的馬雲說,“從今天起,在中國,雅虎就是搜索,搜索就是雅虎。”
微軟推出了商業版的桌面搜索工具。
百度的李彥宏也成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的候選人。
搜索引擎這塊市場,看上去依然一片欣欣向榮之態,絲毫沒有露出疲憊之相。
但對於廣大的互聯網用戶而言,對搜索引擎的最主要的要求仍然集中在兩點:準確,快捷。
這兩點看上去簡單,可要做到,卻不是那麼一件容易的事情。快捷自不用多說,單單是準確,就足夠搜索巨頭們下一翻苦功夫不可。
想想看,要從無以計數的海量網路資訊中,準確地找到用戶想要的東西,那該是多麼浩大的一項工程!即便以GOOGLE、雅虎、微軟之盛名,也往往無法令我們非常滿意。而它們這一些以來,一直都在不斷地投入龐大的資金和人力資源,以期實現“用戶想找什麼,搜索結果就出現什麼”這個夢想。
從技術層面來講,要實現這個夢想,至少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搜索引擎能夠盡可能全面地抓取到網路上的內容,二是要搜索引擎要學會判斷,智慧化地將用戶最可能需要的結果呈現出來。現在,不論是GOOGLE或者是雅虎或者是微軟,都在不停地開發新的搜索技術,都在馬不停蹄地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我絲毫不懷疑這個目標達成的可能性,我擔憂的是,當有一天搜索引擎能夠精確地從海量資訊中搜索到人們所想要的資訊時,人們又會面臨怎麼的困惑與尷尬?
這就是隱私問題。
1993年,美國著名雜誌《紐約客》上刊登了一幅漫畫——一條狗坐在電腦前通過敲擊鍵盤與另外一條坐在電腦前的狗交談,漫畫的標題是這樣一句話:“在互聯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網友在互聯網上的一切活動都不會留下任何有關自己的真實資訊。
可是到了今天,“在網路上不僅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而且還知道你是一條獵犬還是一條牧羊狗”,甚至還包括你的銀行帳號、社會安全號、信用卡號、出生日期、駕駛執照等諸多私人資訊。
據報導,在2005年上半年,在全美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私人資訊資料泄漏案件中,超過500萬用戶的私人資訊丟失或者被竊取。
而在這其中,搜索引擎網站則扮演了一個十分尷尬的角色,因為只要這些資訊在網上有所洩漏,那麼懷有不良動機的網友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查找到這些內容。
事實上,除了網友隱私以外,還包括一些侮辱或誹謗他人、危害國家社會安全、違背社會公德等不良資訊,也十分讓搜索引擎十分頭痛。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有兩個人,B對A心懷不滿,因此在網上發佈了一些不利A的資訊,我們姑且不論其是真是假,但對當事人A來說是絕對有害無益的。那麼作為搜索引擎來講,如果出於準確性的考慮,當有人搜索與A相關內容的時候,這些不利的資訊應該能夠呈現出來。但這對於A來說,顯然有危害。
著名互聯網調查公司Iresearch做了一項調查通過對3,000名網友進行調查顯示,25%的中文網友第一次使用百度,便查找自己的名字,甚至非常感興趣與自己的同名同姓的人。此後也經常查找同事或生意夥伴的資訊。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朋友、上屬、客戶或商業夥伴搜索你的名字的時候,發現了一些於你非常不利的資訊,會不會影響到他們對你的信任?如果某些居心叵測的人在網上搜索到你的住址、電話號碼等資訊,有沒可能會對你的正常生活形成干擾甚至危害?
再回到剛才的假設,如果搜索引擎不呈現出對A用戶不利的資訊,則對於其他檢索有關A資料的用戶來說,是不是也不公平?因為這同樣意味著是一種欺騙。
譬如,你是某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有人前來應聘,你在網上搜索了他一下,發現他年輕時在學校曾經有過不良記錄,當然這對於你全面瞭解他的品質是大有裨益的。但如果這個人因為自己的隱私被搜索引擎輕易暴露而無法獲得應有的職位,是不是也有些欠妥?
的確,對於搜索引擎而言,這是個兩難選擇。但這種故事的確發生過,而且不止一次,並引發了許多網友對搜索引擎是否侵犯網友隱私的爭論。
《環球時報》就曾經刊載過這樣一個實例:34歲的米歇爾曾在波士頓一所中學當老師,他看上去儀錶整潔、性格溫和,但是年少時曾經是小偷和癮君子並在17歲時被關進過監獄,後來他卻因為這些不堪回首的過去而丟掉了工作,因為他的雇主在通過搜索引擎Google瞭解到了這一切。
故事中的米歇爾沒有過於責怪Google,據說這是因為他自己“一直都在用”。但我們可以想象,這件事讓他非常惱火。畢竟,對於讓已經“改邪歸正”的米歇爾為過去的荒唐付出代價,於情於理都似乎有些說不通。可是你又能說他的雇主不應當知道這一切嗎?
坦白地講,這並不是搜索引擎的錯。
因為,互聯網正在成為越來越大的垃圾場,沒了搜索引擎,你幾乎不可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而搜索引擎不過是一種工具而已,既然是工具,我們當然希望它的功能越強大越好,也就是搜索結果越準確、搜索速度越快捷。至於具體到怎麼用它,由什麼人來用它,其實不關工具本身的事。
當然,從技術角度上來講,如果單純為了保護隱私的話,搜索引擎自然可以有所作為,譬如阻止一些敏感的私人資訊被檢索到。不過,這好像又違背了搜索引擎所追求的結果準確性原則。
最重要的,也許應該是構建完善的網路隱私權的法律保護機制,並不遺餘力地推行;至於搜索引擎是否提供包含私人資訊部分的網頁索引,讓法律來界定好了——這也是許多國家目前正在努力做的工作。
【文稿來源:ChinaByte授權,武陵客代理】
公告版位
- Dec 21 Wed 2005 11:49
搜索引擎的兩難選擇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