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明日如何舉示人。蘇東坡在神宗元豐二年(1079-時年44歲)經歷「烏台詩案」,受到百日牢獄之災後,於1084年49歲時,自九江登上廬山。在游覽過程中寫下有關廬山的三首詩。
一、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二、觀潮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三、宿東林寺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明日如何舉示人。
在「宿東林寺」中,蘇東坡將夜裡所聽到的嘩嘩溪聲,比喻成廣長舌;「廣長舌」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舌廣而長、柔軟紅薄,能覆面至髮際。<阿彌陀經>記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滅實言。」
詩中以「廣長舌」比喻暗夜溪聲如同說法,又認廬山幽美山色,以為清淨法身;既以「八萬四千偈」表示溪聲滔滔不絕,又以「如何舉示人」說明當下似有所感、若有所悟的心理狀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abitk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