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數位學習在國內推動已經超過六年了,即使是數位學習國家計畫對企業的獎勵補助措施,也堂堂進入第三年,讓很多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搭著這班列車,順利推動了組織內的數位學習,許多主導者也都升官發財了,但接下去,人力資源部門要做甚麼?才能再創佳績呢? 當數位學習這個名詞已經因為太熟悉了,而對老闆失去魔力和憧憬時,人資部門要用甚麼新鮮名詞,來喚起老闆的熱情和注意力呢?數位學習廠商要用甚麼新名詞,來打動企業的心呢?最近兩年,不論國內外,都開始提出「職能導向的學習管理(CBLM,Competency based learning management)」的觀念,好像是提升企業效能最新的靈丹妙藥,但很多理論上非常完美的事情,在實務上卻不見得行得通,盲目追求時髦,可能會讓我們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物,甚至會傷害到公司未來的生存能力。
 美國的MindRise顧問公司負責人Godfrey Parkin,一直致力於運用最新的網路科技,來改善企業績效,並建立競爭優勢,他除了有二十五年以上的跨國工作經驗外,還每個月為英國的Training ZONE雜誌寫專欄,並建有自己的網誌Parkin’s Lot(http://parkinslot.blogspot.com/),他最近就專門寫了一篇探討職能導向的學習管理的文章,很能發人省思。
 職能導向的學習管理觀念的重點,是以企業的營運目標與策略計畫為核心,來導出訓練計畫,它首先用由上往下的方式,計算出人力資源需求,然後從策略計畫和目標管理的項目中,再推導出更細部的職能需求,例如以部門、專案、團隊或個人為導向的職能需求,接著找出與現有人員的職能差距,然後訂出訓練計畫來彌補差距,如此的做法,是為了讓訓練計畫與企業目標間能有更緊密結合。
 固然,所有訓練都應該以職能為基礎來規劃,但最好用由下往上的方式來進行,而不應該用由上往下的方式,例如某個銷售人員的表現不佳,可能是因為能力不足,因此公司可要求他上銷售技巧的訓練,由下往上的方式雖然能反映實際需求和因應業務情況,但它的缺點,是無法有效整合所有訓練需求,因此在規劃和計算投資效益上都比較困難。而由上往下的方式,則能推導出有效的明確的訓練需求,所以才佔了上風。
 簡而言之,職能導向的學習管理(CBLM)的目的就是效能,希望花在員工身上的每個訓練都是最必要的,沒有重疊和浪費,但它比較適合上世紀的工業經濟時代,那時的企業的外在環境極為穩定,各部門間都有明確任務與分工,因此,不該浪費資源,讓員工學習與工作任務和績效無關的事情,是極為合理且正確的。
 但在知識經濟時代,發展員工和訓練員工一樣重要。目前企業內強調團隊合作的工作流程,更需要員工對工作有更寬廣的視野,當公司裡的同事對我所知道的事情,了解的越多,我的知識就越有價值,技能也是一樣的道理,Godfrey Parkin反對CBLM的理由,就是我們不能再用上個世紀的企業營運模式,來處理這個世紀的問題,工業經濟的思維是「盡量消除員工職能重疊之處」,但知識經濟的思維則認為「知識不重疊的話,就難以產生綜效。」,職能重疊之處帶動企業持續創新的能力,這就是目前美國許多職能導向的學習管理系統,無法發揮預期效果的原因,即使在少數有成效的案例裡,CBLM也可能會傷害到企業快速創新和應變的能力。
 CBLM的另一個大缺陷是,我們真的能衡量出企業員工所具有的職能,並將結果放在資料庫中,進行持續的管理與維護更新嗎?即使我們拋開是否能毫無種族與文化成見、並以在法律上站得住腳的方式,去定義與評估員工的職能的問題,光是維護員工職能的資料,並將之保持在最新狀態,就夠讓企業頭大的了,而當企業面臨快速變化與動態的外在環境,CBLM系統的半衰期非常短,幾乎只有幾個月的時間,當企業花了大筆的錢做職能字典與評鑑,結果用不到一年,又要更新,萬一碰到主事者離職,新手又很難馬上挑起重擔,這就是職能管理最後常出現虎頭蛇尾、資源虛耗結果的原因。
 企業裡的非正式學習,通常都由熱忱的員工個人來發動與管理,但「推廣非正式學習」跟「建立中央管控的職能導向學習管理系統」,是兩個背道而馳的觀念,非正式學習佔了員工學習內涵的八成以上,而且能靈活、快速地傳遞知識與訊息,所以在變動快速的產業裡,推動CBLM,未必最符合企業的長期發展需求。
 CBLM也不是一無可取,它必須是企業先經過仔細了解自身需求與衡量內、外在環境後,才做出來的決定,例如美國的護士培訓,就是比較適合的應用,但企業若是盲目追隨潮流,或是誤信數位學習廠商描繪的美麗遠景,就極易陷入投資浪費的陷阱,目前美國許多CBLM專案啟動後,都快速衰敗了,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abitking 的頭像
    rabitking

    綠光學苑●品格‧創造力‧熱情‧健康‧領導●課後教育

    rabitk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